来源:中国青年报
二是落实用人自主权。加大中医药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用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政策,激励中医药机构建立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的特殊政策。
卢国慧介绍,《意见》整合了国家层面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有关政策举措,同时也立足于中医药自身特点和人才成长需求,提出了基于中医药自身行业特点的改革政策举措。具体情况如下:
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是深化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遵循中医药人才自身的成长规律,建立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的中医药人才的职称评价制度,对于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打造中医药人才发展高地。围绕着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布局建设,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中医药优势资源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建设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指导推动7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开展人才政策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示范区;坚持医教协同,充分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部局共建高校以及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医学中心的作用,建设一批人才吸引、集聚培育中心。
在医师晋升工作的量的要求中,侧重于临床医生执业能力的评价,通过对中医住院、病案的数据,以及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数据的认真梳理和研究,设置了像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特色评价指标,以便更加准确科学地评价中医药人才。
深化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刘冬梅介绍,《意见》通过健全职称评价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起动态优化调整了卫生职称系列的专业设置,增设了中医技师职称评审专业,以加强中医技师人才队伍建设。
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开展全员中医药知识培训
加快培养集聚高层次人才
一是培养造就中医药领军的战略科学家,在院士评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评选中探索中医药人才单列计划,单独评价,注重发现和推介中医药优秀人才;面向国家重大项目、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吸引、发现、造就若干站在科技发展最前沿、在中医药相关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卓越的科技组织领导才能的战略科学家。
三是改善基层人才发展环境。推动各地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薪酬分配、待遇保障机制,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总量的调整机制,保障县乡医务人员的合理待遇;职称评审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对基层一线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完善评价标准方面,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把医德医风放在人才评价首位,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分类建立了中医临床人才、基础人才、科研人才的评价标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陈昕煜介绍,国家卫健委一直注重加强中西医结合,强化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的中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比如在全科医生培养中,要求西医类别的全科医生要熟悉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要注重对中医诊断思维和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的学习,从而不断完善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的教育制度。
二是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配备,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里扩大中医医师的招生规模;鼓励退休的中医医师和中医专长医师到基层去执业;推广“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等管理模式,鼓励县域医共体、医联体人才上下流动;落实服务基层制度,要求中医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应当有累计一年以上在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或对口支援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经历。目标是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一名中医类别的医师或者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一是传承精华强特色。要在“三个方面”发力:大力推进中医药经典教学改革,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加快建立以中医经典课程为根基的课程体系,尽快推出一批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优秀教材;将打造1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教师发展示范中心,实施卓越中医药师资培训计划,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大力加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经典骨干教师培养;强化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教学主体职能,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强化实践教学“看病抄方”,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引领带动临床实践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zonghexinwen/2022/0701/2338.html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投稿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编辑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版面费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