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日,张伯礼在医院问诊。(天津中医药大学供图)
新华社天津8月24日电(记者张宇琪、栗雅婷、宋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伯礼已经参加了几十场海外连线,“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分享中国经验,我们从不保守”是这位老中医自始至终秉持的观念,“希望中医药能帮助更多国家和地区”是他的希望和不变的追求。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近日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我沾了全国医护人员的光,沾了中医药的光,被授予的国家荣誉称号不是给个人的,自己只是其中的一分子。”
临危受命 为中医药战“疫”不遗余力
“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悌。”今年72岁的张伯礼“出征”武汉时填词如许。
“疫情来了,医务人员必须上前线。”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的张伯礼飞赴武汉,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投身抗疫最前线。
回忆起刚到武汉的场景,张伯礼说当时医院里人满为患,各类患者交织一起,极易交互传染,情况远比想象的严重。
深入了解疫情后,张伯礼和专家组认为,要迅速采取措施,对疑似、发热、密接和确诊四类人,进行分类管理、集中隔离。严格的隔离加上普遍服用中药,四类人中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比例逐步下降,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
“一定要有中医药阵地,有阵地,就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尽快拿出治疗方案。”张伯礼说。之后,他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刘清泉写下“请战书”,提出筹建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
2月12日,张伯礼率领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
因连日劳累,饮食不规律,张伯礼胆囊炎发作,2月19日凌晨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他调侃道:“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更加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
截至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564名患者中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复阳。
在张伯礼的推动下,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武汉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2万余人,每个方舱医院配备4至8名中医药专家,同步配送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方等方剂,中药使用率达90%。
3月19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首次全部归零,这一天也恰逢张伯礼72岁生日,“‘武汉清零’对我就是最好的祝贺了”。
医者仁心 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0世纪60年代末,医学院校毕业的张伯礼来到渤海之滨的乡村卫生院。他看到老中医用普通中草药配方治疗病痛,具有较好疗效,便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1978年全国恢复研究生考试,张伯礼顺利考上天津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
在乡村他真切感受到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他整天脚踏自行车、背上大诊包,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奔走在田间小路、海上渔船、建筑工地。他总是精神饱满,认真治疗每一位患者,也从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伯礼说:“是患者培养了我们,无论多么辛苦,靠自己的医术救死扶伤,为他们解除病痛,我很有成就感。”不断推行中医药现代化,为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是他从未更改的初心。
扩大中医诊所覆盖面,中医人才是关键。担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的近20年间,张伯礼提出品德、能力、中医思维“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倡导成立全人教育的“勇搏励志班”。
身处治病救人一线,张伯礼深刻感受到老百姓看病难、基层医生现状的不容乐观。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他积极奔走呼吁,要加快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和在职人员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医疗水平和薪酬待遇。
4月16日,张伯礼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点赞。(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供图)
传承发展 老中医开出“新处方”
发展大中药产业、推动设立《中医药法》、培育中医药人才……多年来,张伯礼为中医药的发展不断开出“新处方”。
“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将中医药的理论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发挥优势作用取得原创性成果。”张伯礼说。
一粒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六味地黄丸如何在技术的加持下“焕发新生”?2015年,张伯礼领衔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古老中医药赋予现代科技内涵。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zonghexinwen/2020/0824/473.html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投稿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编辑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版面费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