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思维一贯性在高职高专中医教学中的探讨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11: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从中医药的立法、加大教育的投入以及政策扶持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环境的变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从中医药的立法、加大教育的投入以及政策扶持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如何让悠久的中医药在当代传承,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如何选择,还有诸多值得尝试探索之处,作者结合近十年的中医药教学经验及临床体会,现报道如下。

1 当前中医教育存在的问题

培养运用中医药理论进行临床辨证施治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教育的最基本任务。随着老一辈“师带徒”出身的中医药专家渐渐故去,现代学校教育中中医药学生在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思维建立与临床应用中,遇到了诸多障碍。

首先,是知识结构的障碍。当今中小学教育中,大都以西式思维为主,主客体二元对立,注重实验,研究实体结构,本质上是“结构决定功能”的思维方式,但中医药理论中“气”的概念,则是主客体统一、直觉体验的产物,是功能感受的体现。中医认为有形病变由无形异常发展而来,治疗的根据不是病变实体,而是宏观观察所得的异常现象,这与西式思维直观上来看是相悖存在的,造成了很多学生的入门障碍。要跨越这个障碍,需要熟悉中医药理论所植根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比、思辨。

其次,是理论与临床的衔接障碍。中医药院校教育需要初期的背诵记忆,本身就不易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后,如何落实到实践,是所有学校要面对的问题。当前,在学生实习医院中,能自主运用中医思维诊疗疾病、解决临床问题的带教老师不多,临床实践常以西医为主,往往出现中医学生的实习成了单纯补西医临床课的局面,反而忘记了运用中医思维认识疾病,也失去了在实践中深化中医理论的机会。

中医药院校也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诸如中医传统班、加重临床实践课程、现代学徒制等各种形式进行试点,但是这些尝试或脱离了中医临床本身,或未扎实构建中医理论基础,或缺乏思路连贯性,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以上问题的症结是学生缺乏整体一贯的中医思维,从思维的建立到延续。从中医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主要有两大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首先是如何从中小学阶段的西式思维向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式思维转变,再者是建立以气血阴阳为基础的“理法方药”中医药基本构架。这两个阶段的跨越,需要以实践为抓手,将理论“一以贯之”,即培养学生从理论到临床的中医思维一贯性。

2 思维一贯性的具体应用

教师王鑫主要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4 门中医基础课程以及伤寒论、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课程,一直坚持中医门诊实践。虽然是基础课程,但教学内容首先立足于学生的培养方向。三年的学制,两年在校学习,将学生从一个仅有医学科普水平高中生培养成能去医院进行顶岗的住院大夫的医学毕业生,相较于五年制的本科生,要求教师必须将课程提炼、更注重于课程的实践性,即便是理论课的讲授也要注重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本科到研究生教育课时也相对宽裕,其对于基础课更侧重于理论细节的讲述。因此,相较之,重提炼、实践则是职业教育所应体现的优势。

2.1 中医基础课程与入学前知识的衔接 结合课程本身,对于课时少、讲解周期短的高职高专学生,则更着重于对课程整体脉络的把握,概念理论的梳理,具体细节的理解深化需要在后续课程中慢慢联系、咀嚼反刍——这是中医课程的特点,由博返约、整体联系,正所谓“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积累思考后才能凝练出中医的思维和悟性。

首先,基础课要注重学生入学前知识与中医相关知识理论的衔接。毕竟,学生之前接受了十几年的西式教育,中医教育首先面临的就是衔接问题。学习新知识有两种模式,一是将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框架体系;二是修正已有的框架体系以接收新的知识。中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强调整体、联系、变化,很多道理在中学已经有所涉及,例如,天地之气“交感”而生万物,地理学中指出太阳能促成了水的循环,水和空气的运动改变地表,生命得益于太阳提供的能量、水、空气和土壤等物质,迁移知识,就可以通俗、具化“天地气交”的内涵。

其次,多在基础课程中引导学生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之前的教育基于数理逻辑分析,习惯于从主客对立的角度认识世界、看待事物;而古人的思维方式是主客交融、物我混一,他们认识世界更多的依靠感受与体验[1]。这方面常在日常生活中隐然存在,受染于父辈的一些生活常识,包括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相关内容“日用而不知”。例如,常说的“人活一口气”“凉气”“热气”。“气”这一重要概念,就是古人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从观察自然界的云雾、风雨,到体验自己的呼吸,体察各种生理活动,慢慢提炼出的。能于呼气中感受到肺气的宣发,从吸气中感受到气纳丹田,于呼吸之间感受气积于胸中[1]。再如阴阳五行、经络循行在武侠作品中有很多涉及,藏象学说中脏腑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也是日常生活中所能感知的——如怒多伤肝、肾病见二便不调等,病因学说里,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点更是古人对于生活观察的提炼,都是常见现象的总结,和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活动中,多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实践,多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勤动手、勤动脑,学会通过感知体验获得知识,再把这些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明确物质无形的存在形式,注重从功能去把握感知物质,对物质的存在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是现代物理学百年来认识和印证到的。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qikandaodu/2021/0708/1880.html

上一篇:浅谈中医药教育中五术医学人才的培养
下一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