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观察五苓散对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09: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肝硬化是广大慢性肝病患者的最终病理结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肝纤维化、微血管系统异常以及肝实质结构受到破坏等,肝硬化腹水是患者由代偿期逐步转向失代偿期的主要标志[1]。近

肝硬化是广大慢性肝病患者的最终病理结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肝纤维化、微血管系统异常以及肝实质结构受到破坏等,肝硬化腹水是患者由代偿期逐步转向失代偿期的主要标志[1]。近年来报道指出50%以上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发病后10年左右将发生腹水,同时进一步导致其生存期缩短[2]。肝硬化腹水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往往疗效有限,祖国中医学将肝硬化腹水纳入到“鼓胀”的范畴中。本院通过运用中医药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30 例,均未服用过西药利尿剂,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45~78岁,平均(62.)岁;肝硬化诊断时间2~14年,平均(7.)年。对照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4~79 岁,平均(62.)岁;肝硬化诊断时间1~14年,平均(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低盐饮食条件下给予呋塞米静脉注射(20 mg,1次/d);螺内酯口服(40 mg,2次/d)。针对肝功能异常者给予常规护肝降酶治疗(还原性谷胱甘肽);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低蛋白血症患者(白蛋白<30 g/L),给予白蛋白输入纠正低蛋白血症。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中医药五苓散治疗:该方剂组成如下:茯苓30 g,猪苓15 g,泽泻20 g,桂枝15 g,白术15 g。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减,伴有湿热者加入白茅根30 g,茵陈30 g;伴有寒湿者酌加干姜15 g,制附子10 g;脾虚便溏者可酌加白扁豆30 g,薏苡仁30 g,生姜15 g;伴有气滞者加入厚朴15 g,大腹皮10 g;伴有血瘀者加入泽兰30 g,桃仁10 g。浓煎取汁150 mL,口服1 剂/d,并分为早晚2 次加温后口服。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的第7 天及第14天观察疗效。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7 d和14 d的平均尿量与体重下降量、治疗前后主要肝功能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腹水及肢体水肿症状消失,复查B 超为阴性;②显效:腹水及肢体水肿情况明显缓解或大部分消退,复查B 超腹水量减少≥50%;③有效:腹水及肢体水肿情况有所缓解,复查B 超腹水减少≥30%;④无效:腹水等临床症状和B 超复查结果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平均尿量与体重下降量比较:观察组治疗7 d、14 d 的平均尿量与体重下降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AST、TBil、ALT 水平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TBil、AL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腹水属于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据报道,超过50%的肝硬化患者在发病后10年左右出现腹水情况,并且超过70%的腹水患者发病原因为肝硬化[3]。由于肝硬化疾病造成腹水发生的病因机制复杂,例如门静脉高压、继发性的神经体液激活、低蛋白血症以及舒血管物质增多等,所以采取单一疗法往往无法奏效。目前限制患者的水钠摄入以及给予利尿剂是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然而仍有部分患者通过遵循低钠饮食以及运用利尿剂治疗腹水情况仍无法得到明显缓解,进行治疗性穿刺患者的腹水容易再次生成并诱发难治性腹水,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肝硬化腹水患者往往预后较差[4]。虽然通过肝移植是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措施,然而肝移植的供体有限并且价格高昂,所以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内科治疗依然是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平均尿量及体重下降量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表明,肝硬化腹水患者运用五苓散治疗的临床价值较高。

中医中药近年来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并且其临床疗效受到关注。中医理论认为,肝硬化腹水疾病的基本特征为本虚标实,其中肝郁脾虚肾亏为疾病之本,气滞血瘀为疾病之标,所以在治疗中需遵循攻补兼施的基本原则。由于肝硬化患者的长期患病过程导致中气不足、水湿内停及运化无力,所以这也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常见病机,在治疗中还需给予健脾益气以及化湿利水的治疗大法[5]。五苓散取自于中医典籍伤寒论,本研究中对于观察组患者运用五苓散进行治疗,同时结合症状随症加减。该方剂当中茯苓、猪苓、泽泻和桂枝、白术五味中药合用,于化湿药中,夹有健脾之功,通阳药中,共有利湿之用,可共奏健脾温阳利水之功效,有效促进水肿及积水之消除。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茯苓当中的有效成分可促进钠离子顺利排泄,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并且作用效果和缓且持久,应用中对于机体当中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猪苓则可有效改善精氨酸加压素水平,因此有利于发挥良好的利尿效果;泽泻当中的有效成分可促进尿液当中钾和钠等顺利排出,具有良好的利尿效果;桂枝当中的有效成分能促进排尿,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白术当中的成分则可对于腹膜胸膜进行调节,加快水吸收,因此可发挥良好的利水作用;茯苓当中的有效成分可对水通道蛋白表达形成良好的调节作用,并且可促使尿素以及尿酸等成分排泄,具有较高的利尿价值[6]。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qikandaodu/2021/0611/1782.html

上一篇:中医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中医药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