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A Cancer J Clin》杂志2018年最新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约有1 080万新发肿瘤患者,970万肿瘤患者死亡[1];其中约有25%的初诊患者及60%~80%的晚期肿瘤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2]。癌性疼痛主要是指肿瘤细胞直接或间接浸润、转移及压迫相关组织或抗肿瘤治疗引起的慢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相关症状之一。临床上治疗癌痛的主要方法有化疗、放疗、手术、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目前内科治疗癌痛的主要方法。根据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临床上常采用阿片类药物作为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镇痛的首选药物。虽然阿片类药物控制癌性疼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易引起的便秘、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及呼吸抑制等呼吸道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中医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近年来在治疗癌性疼痛上应用广泛。本文就癌性疼痛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内治法及中医外治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
1 癌性疼痛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将癌性疼痛归属于“痛症”范畴,《黄帝内经·灵枢》云“真头痛,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记录对脑瘤疼痛的描述;《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喘息,内痛引肩项”,所述症状类似肺癌晚期疼痛的临床表现;《严氏济生方》中“令人胸满,妨碍饮食,胸痛彻背”描述与现代医学对食管癌描述相似。中医学认为癌性疼痛的病因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失节饮食、正气本虚四大类。不同医家对其病机有不同认识,但多归类于气滞血瘀、痰浊内蕴、湿热蕴结、经络闭塞、正气内虚等,主要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两大类。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指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描述离经之血停滞经脉,气血不通则痛;《脏气法时论》有“虚则胸中痛”,认为人体正气亏虚,不能濡养脏腑从而发生疼痛。根据疼痛发生的病因病机,确定其治疗原则行气活血化瘀,调畅经络,濡养脏腑阴阳,从而达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
2 中医内治法
现代医家多根据肿瘤血瘀、痰浊、湿热、正虚等病因,结合“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两大基本病机采用不同的辨证治原则进行治疗。苏红利[4]认为中医治疗癌性疼痛应将益气养血、活血通脉放在首位,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西医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中重度癌性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这与王玉霞[5]运用补气活血法治疗癌痛患者思路相同。郝腾腾等[6]认为柴胡桂枝汤可调理三焦气机,通理阳气,濡养气机,从而使阴阳气血畅达,达到阴阳合而癌痛消的目的。国医大师王志英认为癌痛病因为痰、瘀、郁、毒、虚等,采用化痰软坚、行气活血、止痛散结、益气养阴四种治法,使用姜黄、制南星等祛痰中药,临床效果显著[7]。叶慧青等[8]认为癌性疼痛多属于阳虚寒凝,寒、痰、瘀血为本病成因,阳虚血亏及阴邪浊毒为本病病机,采取温阳散寒、疏经络治疗大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卢舜[9]认为在脏在骨者多为阴毒,骨癌痛多与寒、湿、痰、瘀等蕴结于骨有关,其采用骨痛方[生晒参9 g、白术9 g、鹿角胶9 g (烊化)、茯苓9 g、灵芝10 g、骨碎补10 g、桂枝6 g、麻黄3 g、白芥子6 g、全蝎3 g、甘草6 g]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轻中度骨转移性癌痛41例,结果发现骨痛方能增强唑来膦酸的镇痛作用,从而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正所谓“无虚不生癌”,肿瘤患者素体本虚,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夹瘀、夹痰、夹郁等而致实,常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内服汤药能有效缓解癌痛,且毒副作用小,与阿片类药物合用常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综各医家之言发现,内服汤药多以扶正固本、温阳散寒、行气活血、化痰解毒为主,在此基础上各医家往往根据自己对癌痛病因病机认识的不同,结合患者的症状,在辨证论治原则下选择不同中药组方进行加减,以达到治疗癌痛的目的。
3 中医外治法
《理淪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其说明了中医认为外治法与内治法所采用的机制相同,内服有效的药物也可通过外敷等外治方法起效。常用的外治疗法有自制膏药外敷、针灸、艾灸、耳针等。
3.1自制膏剂外敷 膏药外敷是外治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将药物制成膏剂直接贴敷于患者皮肤表面,药物通过皮肤腠理直达病灶,从而起到止痛的效果。唐翠娟等[10]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组方用药规律。其共纳入文献175篇,183个方剂,结果显示药物组方多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辅以清热解毒、温经活血、化痰散结及行气活血类药物,其中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分别为:冰片、乳香、没药、蟾蜍、延胡索。侯公瑾等[11]通过建立骨转移性癌痛大鼠模型探讨蟾蜍镇痛膏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结果发现蟾蜍镇痛膏可以提高骨转移性癌痛大鼠的疼痛阈值,提高血清β-EP水平,降低PGE2、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冯瑜等[12]采用乌香止痛膏治疗癌痛97例,对照组予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乌香止痛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9.6%),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便秘、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宋琳等[13]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消痞镇痛膏能有效地改善肺癌重度疼痛,减少奥施康定片的用量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认为癌痛主要与“毒”“瘀”“寒”有关,消痞镇痛膏具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解毒止痛的作用,与奥施康定联用具有减毒增效之功。近年来,膏剂外敷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疗效可靠,被广泛应用于癌痛患者的治疗中,且中晚期癌痛患者脾胃功能大大减弱,膏剂外敷可以避免内服药物带给患者的消化道反应,减轻患者胃肠负担。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qikandaodu/2021/0611/1781.html
上一篇:中医皮肤病性病治法研究
下一篇:观察五苓散对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投稿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编辑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版面费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13080512273(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kf@400qi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