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医药在养生、医疗保健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社会地位,得到越来越多大众的肯定。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其中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设备等新型媒介,积极宣扬中医药文化知识,巩固中医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关键作用,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归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内容,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1]。青少年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理解力有限,好动不喜静,让他们静下心来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是不可能的。中医传承多世纪,是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与西医相比更抽象化,深奥难解,如气、经络等既看不到也摸不着,药的五味有时也不知道如何分辨,相同的病却用不同的药,阴阳五行和人的关联,这都让人很难理解。因此利用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展现中医药理论知识,通过其独特的感染力冲破中医文字的枷锁,让青少年更乐意学习中医理论知识[2]。而高体验低成本的微信小程序就成为传播中医文化很好的一种载体,开发一款适合给青少年科普中医药知识的微信小游戏将有利于把中医药传承下去。
1 目前中医药的科普情况
“国家卫生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强调,要加强中医信息化顶层设计,做好中医药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在2016年底制定了有关中医药信息化的方针政策来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中医药的传播和发展朝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状况来看,情况却不容乐观。
1.1 中医药科普形式落后
目前关于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播形式过于单一,多停留在长篇大论的文字形式上,而且内容过于理论化,很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中医药方面的著作虽然类型多样,但存在质量良莠不齐和内容冗杂缺少针对性的问题,不适合青少年儿童阅读[4]。
1.2 中医药群众基础薄弱
前些年,中医药的地位十分尴尬。虽说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但在以西医为主流的浪潮中,群众对中医的信心和认识越来越淡薄,中医药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5]。
1.3 青少年对中医药认知水平低
为了了解中医药科普的现状,我们制作了中医药调查问卷,如图1所示。以学校为中心向附近各个学校的学生发放共200 份问卷并收回分析,其中50 份是医药类专业学生填写,其余150 份是非医药专业学生填写。对于中药的基本概念的认识,75%的同学认为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药物,20%的同学认为中药是天然生长的药物,只有5%的同学认为中药是民间采集的药物。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中药的基本概念都有合理的认识,认为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药物。对于基础中医文化常识的认识,了解一点儿的同学占40%,完全不知道的同学占到25%,非常了解的同学只占10%。而医药类专业与非医药类的专业相比,跟医药类有关专业的同学对中医基础文化常识的认识要远远高于跟医药类无关的专业,其中与医药类有关的同学对中医基础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为“了解”的同学占75%,而与医药类无关的同学对其了解的程度仅占8.6%。综上所述,青少年对中草药的总体认知水平低。这说明要加强中医药基础知识的科普力度,增强青少年中医药基本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
图1 调查问卷
2 利用微信小程序科普中医药的可行性
微信小程序是一种新的应用形态,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创新空间。我们利用“寓教于乐”的理念,用微信小程序的创新方式来传播中医药文化,使得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在不同难度阶级的闯关游戏中,利用其零散的空余时间,实现现代人“碎片化学习”和“创新互联网+教育”。如《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学习平台环境构建与系统设计开发》[6]一文中提到,传统在线学习严重依赖电脑设备,在移动学习时代不再适应学习者对于移动性的需求。我们也正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玩家在享受游戏的同时,也获取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二者兼得。让民众对学习的需求由学校转向生活与自身,也让教育的重心从强调教育的供应向民众持续学习与终身学习的需求转变,让全民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融合与统一。也只有这样,“互联网+教育”的实践才能真正可持续与科学地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qikandaodu/2021/0420/1461.html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投稿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编辑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版面费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