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医学体系。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医已经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并受到广泛关注。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和《健康中国计划》也为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在中医药的发展及其海外传播过程中,中医药翻译势必起到重要作用。就中医病名翻译而言,我们可以深谙中医药翻译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中医语境中的病症名不仅可能出现与西医等同的名称,而且其中还会夹杂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然而目前中医药翻译暂未标准化,因此对中医病名的翻译也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将从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 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探讨中医病名的翻译,从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
1 功能对等理论
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经过长期的翻译实践,即《圣经》的翻译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翻译理论。其中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提到“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的概念,“形式对等”更加关注原文的形式,而可能会忽略读者的主观性,从而使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较差[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与形式对等不同的是,动态对等更倾向于关注读者的反应。奈达指出,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的注意力并非放在源语信息或目的语信息的对应关系上,而是他们之间的动态关系[2]。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引起了翻译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难免会为了翻译内容而忽略翻译形式。因此为了避免译者陷入这种极端,奈达1986 年出版《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将其理论进一步上升为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认为,“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的概念之间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但是,“功能对等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翻译的交际功能。此外,原文的形式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会表达特定的含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内容对等,还要考虑形式对等。功能对等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为此,奈达对翻译提出了四个标准:(1) 传达信息;(2)传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3) 语言顺畅,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4) 读者反应类似[3]。
2 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
目前越来越多学者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在中医翻译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中医术语和中医经典的翻译上。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廷钰教授、刘平教授等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探讨了中医疾病和症候术语的翻译,也启示学者在面对中医病症名翻译时要结合中医文化和相关概念,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国际化进程。尽管李英照教授对《黄帝内经》的英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从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异同。然而,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中医临床病症名的翻译仍然有待深入研究。
基于先前学者对中医病症名翻译的研究以及中医病症的独特性,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将中医病症名称分为四类:(1) 与西医病名相同,含义相同;(2) 与西医病名相同,但含义不同;(3)与西医名称相同,含义不同;(4) 中医特有疾病。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分析面对不同病症名所采取的相应翻译策略[4]。
3 案例分析:中医病症名的英译研究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和中西医病症名之前的关系,将中医病症名分为四种类型,本节将对其具体采取的英译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3.1 与西医病名相同,含义相同——直译
中医与西医之间存在一定的互通性,因此这类中医病症名术语更容易理解和翻译。例如,“感冒”一词首次出现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疼,咳嗽声重,涕唾稠黏。[5]”在西医语境中,“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腔、咽喉等部位的炎症感染[6]。因此,此病名在症候表现和含义范围与西医语境中的“感冒”相同,故可直接译为西医中的“cold”或者“common cold”。
此外,“肾衰”一词在西方医疗体系中指肾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的病理状态。它与中医的“肾衰”所指相同,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借用西方的“kidney failure”进行直译,从而实现中医语境与西医语境的功能对等效果。
3.2 与西医病名相同,含义不同——借译
此类病症名是指中医和西医语境中都会出现的名称,但是在不同医疗体系中所指的是不同的症状或疾病。此时就无法使用西医中的术语翻译中医的病症名,例如“咳嗽”一词虽然在两种医疗体系中都有所指疾病,但中医将其定义为肺功能减退,肺气上逆,是肺部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但是“咳”与“嗽”又分别指不同的症候表现,“咳”为有声无痰,“嗽”为有痰无声,因此该术语在中医里既可以指独立的症候表现,又可以将其整体视为肺部疾病的一个病名。而西医中的“咳嗽”只是一个多见于各类支气管炎或慢性咽炎的症状,常用“cough”进行翻译。根据中医对“咳嗽”一词的定义,不难发现,其与西医并不对等,因此不能直接译为“cough”。但可以借鉴这一译法,再采用加注的形式,如“cough(with or without expectoration)”,从而确保概念的准确性。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qikandaodu/2021/0213/970.html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投稿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编辑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版面费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