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评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推进人才培养多样化。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我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其中,在教学环节的检查中,《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学专业的骨干课程,其课程分析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现就我们的教学实践简单综述如下,供借鉴与参考。
1.1 课程定位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在中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课程体系中属于基础课程,是所有中医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基础,是“基础中的基础”课程。
1.2 课程教学目标 中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须有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具备中医学相应的思维方法。结合本课程的学科基础课地位和教学内容,确立本课程的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和素养教学目标。
1.2.1 知识教学目标(1)中医学有关人体的生命观、疾病观及防治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因为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和思维方式有别与其他医学,因此具有独特的理论。(2)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中医学理论在形成过程中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侧重于整体观念和形象思维的认知思路,是形成和体现中医理论特色的基础。
1.2.2 技能教学目标(1)运用中医学术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不同学科有自己不同的学术语言,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面对大一学生知识背景,中医专业学术语言匮乏,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运用中医专业学术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2)运用中医学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医学实践性强,需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所记的理论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通过养生“冬吃萝卜夏吃姜”道理的阐述入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易于接受;(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中医理论问题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中医基础理论为专业知识的开始,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在掌握课本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入手,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计算机)等研究和拓展中医学知识。
3.3 教学手段 根据课程要求、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情况,主要应用以下教学手段:
1.2.3 素养教学目标(1)实施医学人文素养和医德医风教育:中医学不仅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也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等的人文社会学属性,中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将来面对的对象是有情感需求的人,因此人才培养中应该着重塑造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和“医乃仁术”的医德医风教育;(2)培养严谨的中医学专业态度: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命至重,务必严谨;(3)塑造学生中医认知思维能力:中医学理论形成具有形象思维、整体观的特点,掌握中医理论必须具备中医学思维,沿着中医学理论形成的思路去理解和认知中医学理论。
2.1 本课程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医学有关人体生理的认识(生命观),中医学有关病因病机(疾病观),防治原则(防治观)等内容。
3.1.3 学法指导(1)课堂教学中可结合具体案例及日常生活知识的分析,注重引导与培养中医学思维,中医学专业理论的阐释;(2)注重学习记忆方法的引导,加强知识的掌握;(3)课后布置作业,引导学生从精品课程网站、图书馆等不同渠道获取相关的信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4)课堂及课后小组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和协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真正适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需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去衡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需要首先分析“学”的主体,即学情分析。
3.1 学情分析
3.1.1 学生特点(1)对中医学充满好奇、憧憬,学习兴趣高、积极性高;(2)思维活跃,可塑性强;(3)具备较扎实的数理化知识基础。
3.任何技能都离不开反复实验,微信群是一个好平台,不受时空限制,评赏修改方便快捷,有亲友参与兴味会更浓。
2.2 教学难点与解决对策(1)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难度大:引导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的学习。应对措施为开设中医文化导论、中国古代哲学史选修课,举办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等。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中医学思维方式的引导,通过对中医理论形成的文化和哲学基础的阐述,培养中医学思维方式;(2)教学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的内容繁杂:对中医学知识匮乏的大一学生而言,难以较快的以中医学术语言准确记忆。因此,需要教师注重学习与记忆方法的引导。如结合理解学习记忆法、对比学习记忆法(中医和西医)、联系学习记忆法(知识的前后联系等)、图表学习记忆法等
注 2.3 以上定理和命题给我们提供了2个是完备空间但不是紧空间的例子。更重要的是,借助定理2.3—2.6,可以确定以下度量空间的完备性。
3.2 教学方法
4.1 强调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性 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生命观、疾病观、防治观四部分依次讲授学习。
根据吉林省6所典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情况以及对省内其他高职院校负责人进行面访调研,吉林省高职院校总体上兼顾了“高等技术”与“应用型”这两个对人才需求的“关键词”,但是也存在一些诸如核心课程设置宽泛、地域性不突出、核心课程授课教师自身实践技能匮乏等问题。
(1)课堂讲授法。结合本课程特点,教学中以课堂讲授的传统方法为主,通过对中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具有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有关的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哲学基础及中医学有关人体生理、病因病机及防治原则等的基本认知,培养中医学专业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主要采取的是双向性和多向性互动方法。前者,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后者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1]。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寻找答案—归纳总结。例如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交接规律、分布规律等。
[78]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6卷,1955.8—1956.9,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第84页。
(3)案例式教学法。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举证生活中的例子或临床案例,体验运用理论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因此带来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素养,在运用中医学理论认知疾病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医理论对临床指导的科学性[2]。
针对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法适合于将案例式教学元素拆分应用于不同章节的教学中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如“藏象”的临床案例,女性,70 岁,脾切除术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大便稀就诊,阐明中医藏象与西医脏器名同质异;讲解脾的运化功能则可通过病理反推生理,加深对脾主运化功能的理解把握。
(4)PBL 教学法。PBL 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以自我指导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3]。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思考题,并通过不定时的提问,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思考、注重方法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5)情景式教学法。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悬念氛围,通过板书、PPT与视频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求知欲[4-5]。如“血”的讲解,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导入讲授内容:生活中观察人的面色红润富有光泽,这是为什么呢?(具体操作见后“血的生成”举例)
3.2.2 课程的特色教学法(1)发生学教学法:因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基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人体生理病理之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及自然科学的影响等,体现了明显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因此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突出发生学教学法(反映和揭示中医理论的发生发展、历史演化进程以及规律的方法,把中医理论回归到它发生、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中进行动态的、综合的考察),让学生沿着中医理论形成的思路去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知识,在思维方法上强调中医学形象思维;(2)象思维教学法: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为基础,侧重于形象思维(依据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中医学理论教学中为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必须突出象思维教学法;(3)强化学习记忆方法: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设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础不牢,会影响后续课程学习,因此引导学生强化学习和记忆方法,应用理解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联系记忆法,重点强调对中医理论概念的理解、记忆和背诵。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商鞅颁布《垦田令》,拉开了全面变法的序幕。在商鞅前后两次变法中,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政策从未改变。《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6]商鞅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适应了当时以铁器、牛耕为代表的新的先进的生产力,奖励“耕织致粟帛多者”,惩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在今天看来是落后的,然而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无疑是正确的,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可以更好地控制金字塔底端的农民群体,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1)传统板书。板书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传统的主要教学手段,一节优秀的板书课,课后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一目了然,而且重点难点突出。
(2)PPT 课件。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设计适合中医学专业学生的PPT 课件。PPT 课件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如十二经脉的循行尤其适合本教学手段。
3.1.2 常见问题(1)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性差:初高中教育接触较少且缺乏系统培养,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性不好;(2)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与中医学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相距较远。一是由于其知识结构多是“理”重于“文”,习惯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在向以形象思维为特征中医理论转变时,会感到困惑或难以理解。二是学生知识结构中传统文史哲知识不足,同时本课程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因此很容易感到中医基础理论的艰涩晦奥,容易出现兴趣的逐渐减弱。三是大一新生实践意愿强烈,但急于求成的心态易于影响学习的兴趣和动力;(3)与正常人体解剖学同期开课,对中西医学的差异性理解不够:可注重对比性教学法的应用;(4)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大一新生医学基础知识,尤其是中医学知识缺失,理解与记忆难度大;加之前期的初高中被动教育为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可通过课后作业、精品课程网站、图书馆等不同渠道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第二课堂(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网站)。依托我们已经建成的《中医基础理论》网络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特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首批资源共享课网站,便于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性的加深学习内容,拓展学习范围。
Key words: the status quo of OSCE applied; undergraduate examination
3.2.1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配合实施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需要。
首先,通过古代哲学思想的学习,建立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古代哲学思想观察生命的形象思维方法,是中医学认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包括中医学理论形成发展、主要特点及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其次,在掌握中医学理论形成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基于古代解剖基础、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观察、医疗实践积累、象思维方法等相结合建立的有中医特色的核心理论,是中医学有关生命观的基本认识,包括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再次,在理解掌握中医学有关人体生命观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于对生命体病理现象及自然现象整体观察认识到的疾病观,包括病因、发病、病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最后,在中医学基本的生命观、疾病观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保障生命健康的疾病防治观,包括预防、养生、治则治法等在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2 注重不同章节内容的个性设计 教学过程中,基于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注重不同章节内容、不同教学方式的综合的设计与个性设计。由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丰富,现以“血的生成”为例对教学过程设计予以说明。
在课程导入部分,通过观察人的面色应用情景创设法设计“血液生成”,从同学们感兴趣话题入手,抓取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
(4)教具。如经络部分结合橡皮人教具。
在新课学习部分,主要包括化生之源、化生机制和相关脏腑三部分内容。通过图片演示结合临床适当拓展,推理血液来源,并加深学习记忆的印象;通过教师问生答与图片展示,导出血液化生机制;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师生互动问答方式,总结与血液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
如图3所示,该系统模型包括一个客户端(Client)和 m(m>1)个服务器{N1,N2,…,Nm}。包含 n 个 d 维数据点的数据集 DS={P1,P2,…,Pn}垂直分布在m个服务器中。假设集合Di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点,即任意两个点Pa.Di=(Pai1,Pai2,…,Paik)和 Pb=(Pbi1,Pbi2,…,Pbik),至少存在一个正整数 j∈[1,k],满足 Paij≠Pbij。客户端的目标是从数据集DS中查找出所有的skyline点。由于每个子数据集包含了隐私信息,每个服务器所持有的子数据集既不愿意发送给其他的服务器,也不愿意泄漏给客户端。
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分析经典,学以致用,采用“整体观”思想解析经典,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小结部分,以概念图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前后联系,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原理的应用。
我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如果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就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虽然成绩普普通通,但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而且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分组讨论,延伸阅读,自主学习等形式,提高协作学习、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创新的能力,使学生有针对性学习经典内容。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主成分涵盖了商业、金融、办公、生活服务、住宅等信息,除了提取商业区之外,还能够反映居住区的分布。因为居住区其实是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比较完善的区域,这与第一主成分表达的特征相似。合理选择主成分得分的阈值,将有助于识别居住区及其分布特征。还可以尝试将主成分作为特征变量,对样本进行聚类或者判别分析,进一步识别功能区以及城市总体布局,这也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图1 教学过程设计
5.1 学生成绩评价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特点,教学评价分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部分组成,由于本课程是基础理论课,需要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关内容的理论较强,因此,我们设定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评价占70%。
形成性评价方法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主要通过出勤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成绩(小组成绩、学生自评、互评三部分)、课堂提问、论文发表、参加岐黄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竞赛、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竞赛及SRT 比赛成绩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占总成绩的10%;期中考试占20%,主要考核主观题,考查学生应用中医学理论和学术语言表达、阐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终结性评价以期末试卷成绩体现,包括体现各章节的教学重点、前后衔接的知识点、体现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主要采用封闭性试题客观地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识别能力,期末试卷成绩占70%。
5.2 教师成绩评价及效果 主要的途径与方式为:(1)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申报相关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课题;(2)代表性教研论文;(3)获得的教学奖励;(4)同行评价(学校督导组、同行听课记录);(5)学生评价(教务处网评成绩、《教学桥》反馈信息)。
6.1 历史传承 名师辈出 目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拥有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 人、省级教学名师1 人、校级教学名师3 人。
由原始的决策原则[10]可知,当证据融合后出现两个或者多个可信度值相同且最大时,原始准则无法判断。若选择某元素作为结果可能导致误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改进后的决策原则的结果满足式(7)。
6.2 教材建设 成绩突出 团队成员中分别担任 《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主编。担任主编的主要教材及教参16 部;担任主编的国际化教材及教参2 部;担任副主编教材及教参15 部。
6.3 课程推广 影响深远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特色课程。
通过对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实施CT诊断后,取得显著效果,部分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失语、肢体瘫痪等情况,患者自身血糖难以控制,其病情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病情严重,高血糖患者自身脑水肿情况十分严重,应对患者饮食密切注意,严格对饮食中糖类摄入有效控制,才能显著降低脑梗塞死亡性,通过控制患者血糖,对原发病实施积极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改善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预后[4] 。
[1]杜俊凯,王倩.CBL 与互动式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6):1056-1058.
[2]高占华,梁广和,张树峰,等.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辨证内容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41):129-131.
[3]李溁戎,奉梅.PBL 与LBL 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应用效果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4):73.
[4]邵爽,杜娟,赵亚利,等.“案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的情景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见习中的运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2):18-20.
[5]贺文静.情景式教学法在中医急诊教学中的运用[J].光明中医,2016,31(4):594-595.
Analysis on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yxdycjy.cn/qikandaodu/2020/0521/343.html
上一篇:上焦论治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探析
下一篇:临床医学导论实习对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引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投稿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编辑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版面费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